您的位置:首页 > 信息公开 > 医院动态

信息公开

以人为本、以病人为中心
宁波鄞州慧康医院
  • 医院动态
  • 健康资讯
  • 阳光用药
  • 科室风采
  • 秋意渐浓,别忘了好好照顾自己——秋季养生小贴士

    发布时间:2025-09-19 17:49:00  点击量:172

    秋意起,万物收。随着暑热渐退,凉风送爽,人体也进入"阳消阴长"的转换期。中医认为,秋季养生贵在把握“三宜":润燥以滋五脏、养肺以固卫气、收养以蓄元气。唯有顺应自然规律调养身心,方能为寒冬储备能量。这份凝结传统养生真髓的应季指南,将助您探寻秋日安康密钥。

    一、饮食调养:

    滋阴润燥,少辛增酸

    秋季干燥易伤津液,饮食当以"润"为主,遵循"少辛增酸"原则:

    ·多吃白色食物:梨、百合、银耳、莲藕、杏仁等白色食材入肺经,可缓解干咳、咽干。推荐银耳莲子羹、雪梨炖川贝等润肺甜品。

    ·补充优质蛋白:鱼肉、鸡肉、豆制品等温和滋补,避免燥热之品(如羊肉、辣椒)。

    ·晨起一碗粥:小米南瓜粥、山药红枣粥健脾养胃,适合"贴秋膘"时减轻肠胃负担。

    ·慎食秋瓜:西瓜、黄瓜等寒凉瓜类易伤脾胃,可适量食用冬瓜、苦瓜等平性食材。

    ·少辛多酸:减少辛辣食物的摄入,适当食用山楂、苹果等酸味水果,有助于收敛肺气。

    小贴士:每日饮水1500-2000ml,可加入少量蜂蜜或枸杞,润燥效果更佳。

    二、起居作息:

    早睡早起,防寒添衣

    ·早卧早起:顺应阳气收敛,建议晚上11时前入睡,早晨6-7点钟起床,避免熬夜耗伤阴血。

    ·春捂秋冻?因人而异:体质虚弱者需及时添衣,重点保护颈部(风池穴)、腹部(神阙穴)、脚踝(三阴交)三处;健康人群适度"秋冻"可增强耐寒能力。

    ·室内保湿:使用加湿器或放置水盆,保持湿度40%-60%,缓解皮肤干燥、鼻咽不适。

    三、运动养生:

    温和适度,动静结合

    1、选择舒缓运动:太极拳、八段锦、瑜伽等轻度运动可促进气血循环,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伤津液。

    2、登高望远:秋季登高能增强心肺功能,同时开阔心境,但需注意安全,量力而行。

    3、午后散步:每天30分钟快走或慢跑,配合深呼吸,有助于排出体内浊气。

    提醒:运动后及时擦干汗水,更换干爽衣物,防止着凉。运动后要及时补充水分。

    四、穴位保健:

    按揉穴位,强身健体

    秋季穴位调养以“润肺、健脾、通窍”为重点,每日花5分钟按揉以下三穴,可缓解秋燥不适,增强身体防御力:

    1. 合谷穴(手背虎口处)——清热止痛的“天然药箱”

    定位:拇指与食指并拢,肌肉最高点处。

    功效:秋季易上火,出现头痛、咽喉肿痛时,按揉合谷穴可疏风解表、清泻热毒。现代研究发现,刺激此穴能调节神经血管功能,缓解偏头痛、牙痛等急性疼痛。

    操作:用拇指垂直按压,力度以酸胀为宜,左右各按2分钟,每日3次。

    注意:孕妇慎用,避免引发宫缩。

    2. 迎香穴(鼻翼两侧)——通鼻抗敏的“防护盾”

    定位:鼻翼外缘中点旁,鼻唇沟凹陷处。

    功效:秋季过敏性鼻炎高发,按揉迎香穴可疏通鼻窍、宣通肺气,增强呼吸道抵抗力。有实验表明,规律刺激此穴能减少鼻腔分泌物,缓解鼻塞、流涕。

    操作:早晚用食指指腹顺时针打圈揉动50次,力度轻柔,以局部发热为佳。

    搭配:配合深呼吸效果更佳,吸气时想象清新空气进入鼻腔。

    3. 足三里——健脾养胃的“强壮穴”

    定位:膝盖骨外侧下方凹陷处(外膝眼),向下约四横指宽的位置。

    功效:秋季脾胃易受寒,按揉足三里可健脾益胃、补中益气,增强免疫力。中医称“常按足三里,胜吃老母鸡”,“若要身体安,三里常不干”,尤其适合身体虚弱人群。

    操作:

    ·按摩:用掌心根部顺时针揉动10分钟,力度稍重,以局部酸胀感向脚踝放射为度。

    ·艾灸:每周2次,每次15分钟,温热感渗透穴位效果更佳。

    秋意渐浓,正是养生的黄金时期,顺应秋季的气候特点,从饮食、起居、运动到穴位按摩全方位调养,让身体适应季节变化,为冬季的到来储备充足的能量。